2024 年 12 月 8 日,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一举攻下大马士革,阿萨德政权瞬间垮台。巴沙尔・阿萨德次日便携家人逃亡莫斯科配资炒股公司,寻求俄罗斯的庇护。这一事件,不仅宣告了叙利亚国内局势的重大转变,也意味着俄罗斯在中东多年的布局遭受重创。
自 2015 年起,俄罗斯全力支持叙利亚,又是派飞机轰炸,又是海军发射导弹,好不容易帮阿萨德稳住局面,如今却功亏一篑。
像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这些俄罗斯在地中海的重要据点,如今也不得不面临与新当局重新谈判的局面,未来能否继续保留,充满了不确定性。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败退,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在台海局势日益紧张的当下,如果台海爆发冲突,中国必须死死守住粮食、能源和经济这三大关键领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先来说说叙利亚。叙利亚这地儿,在中东那可是战略要地,周边挨着伊拉克、土耳其、约旦和黎巴嫩,还靠着地中海。
展开剩余88%历史上,它被亚述、罗马、奥斯曼等帝国轮番统治,一战后沦为法国托管地,1946 年才独立。独立后的叙利亚政局一直不稳,1963 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上台,1970 年哈菲兹・阿萨德通过政变掌权,2000 年他儿子巴沙尔接班。
巴沙尔原本是学医的,做过眼科医生,上台后却采取强硬路线,依靠家族和安全机构维持统治。叙利亚经济主要靠石油、农业和旅游,原本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可就因为地理位置太敏感,老是被大国当棋子摆弄。
2011 年,阿拉伯之春爆发,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相继陷入混乱,叙利亚也没能幸免。3 月,反对派从德拉市发起抗议,很快演变成武装冲突。
反对派武装派别众多,叙利亚自由军受西方支持,在周边国家接受训练;伊斯兰阵线和库尔德武装也参与其中,各自背后都有靠山。恐怖组织 ISIS 更是趁机崛起,2014 年宣布建国,占领大片地盘。阿萨德政府军抵挡不住,丢失了不少城池。
俄罗斯见自家盟友快撑不住了,2015 年 9 月正式出兵介入,派出苏 - 24、苏 - 34 等战机,从赫梅米姆基地起飞轰炸反对派;海军从里海发射巡航导弹,潜艇也加入战斗。在俄罗斯的支援下,政府军收复了阿勒颇、拉卡等不少地方。
可美国和西方哪能眼睁睁看着俄罗斯在叙利亚得势。2018 年 4 月,杜马镇出事,西方一口咬定是阿萨德使用化学武器,联合英法发射 110 枚导弹,对叙利亚设施进行打击。俄罗斯在联合国提出谴责决议,却未获通过。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 13 年,叙利亚经济损失超 4000 亿美元,GDP 从 2010 年的 600 亿骤减到 2021 年的 90 亿以下。600 多万难民流离失所,其中儿童就有 150 万,国内基础设施几乎全毁。
俄罗斯投入了大量精力,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摧毁上千个目标,但到了 2024 年,俄乌冲突牵制了俄罗斯大量精力,俄罗斯已无法全力顾及叙利亚。
11 月 27 日,反对派从伊德利卜发动攻势,短短 12 天内,就拿下阿勒颇、哈马、霍姆斯和大马士革。政府军士兵纷纷投降,甚至连总理都倒戈。俄罗斯空军只是短暂出动后,就不得不撤离部分力量,转而通过谈判来保住军事基地。
俄罗斯这次败退,对自身在中东的影响力打击巨大。原本想在中东站稳脚跟,牵制美国,如今却事与愿违,影响力大幅缩水。
伊朗和真主党派出的援军,在半路遭到以色列空袭,损失惨重。叙利亚新政府上台后,俄罗斯粮食出口到叙利亚的通道中断,所有俄罗斯进口商品也被禁止。
阿萨德家族长达 54 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叙利亚进入全新阶段,而国家重建更是难上加难。俄罗斯这次的教训深刻,盟友再铁,自身实力才是根本。战线拉得过长,必然会顾此失彼。俄乌冲突本就吃紧,叙利亚自然就成了次要战场。
再看中国,中国与叙利亚关系虽不像俄罗斯那般紧密,但一直以来都支持阿萨德政权。在联合国,中国多次动用否决权,阻挡西方对叙利亚的不利决议,还参与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提供援助。
不过,中国并未像俄罗斯和伊朗那样直接派兵介入叙利亚事务,更多是在外交和经济层面发挥作用。如今阿萨德政权倒台,中国失去了一个合作伙伴,在中东的影响力也受到一定影响。
但更重要的是,叙利亚的局势变化,给台海问题敲响了警钟。一旦台海发生冲突,中国将面临西方的制裁和封锁,这与叙利亚内战时期的处境有相似之处。叙利亚政权的崩盘,暴露出粮食、能源和经济这三大短板。中国必须引以为戒,牢牢守住这三大领域,否则很可能重蹈叙利亚的覆辙。
先看粮食方面。叙利亚历经十年战乱,产粮区被库尔德人占据,他们不重视农业生产,再加上基础设施毁坏严重,导致国家陷入饥荒。
正所谓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还打什么仗?俄罗斯原本是叙利亚的主要粮食供应国,如今供应中断,叙利亚新政府还禁止俄罗斯货物入境。叙利亚人口 2200 万,原本农业基础还不错,可如今难民四散,粮食进口依赖度极高。
中国情况不同,可也不容小觑。中国每年粮食进口量超 1 亿吨,主要来自巴西、美国、澳大利亚。要是台海开战,西方必定会卡住粮食进口通道,封锁海路。
好在中国一直将粮食安全视为头等大事,政府年年强调三农问题,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种子技术,粮食储备也较为充足。主粮稻米和小麦的自给率较高,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不过,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仍依赖进口,所以必须继续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从俄罗斯、非洲等地寻求更多供应。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败退提醒我们,绝不能让粮食成为战争中的软肋,一定要确保战时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再谈能源。叙利亚本是产油国,可油田被反对派占领,在战乱情况下,反而需要从邻国进口石油。现代战争中,石油就是命根子,没了石油,飞机、坦克都成了废铁。中国同样面临能源进口问题,超 70% 的石油依赖进口,中东和非洲是主要进口来源地。
台海冲突一旦爆发,西方海军很可能封锁马六甲海峡或南海,切断中国能源运输通道。对此,中国早有准备,政府积极推动能源独立,大力开发页岩气、煤制油,同时发展新能源,在风电、光伏领域已位居全球第一。
还与俄罗斯签署了天然气大单,通过管道运输,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叙利亚的教训摆在眼前,能源供应一旦中断,国家运转就会陷入瘫痪。中国必须守住能源生命线,加大能源储备建设,加强本土能源开采,绝不能让对手掐住能源脖子。
经济独立更是重中之重。叙利亚十年战乱,经济全面崩盘,GDP 缩水至战前的六分之一不到,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毁坏殆尽,民众生活困苦,对政权的不满情绪高涨,最终导致政权失去民心。
中国经济体量大,工业产业链完整,号称 “世界工厂”。但一旦遭遇西方制裁,外贸必然受到冲击。台海开战,西方可能冻结中国资产,限制芯片等关键技术出口。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拥有 14 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政府推行双循环战略,正是为了强化内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叙利亚没有中国这样的经济基础,主要依靠石油和旅游产业,一遇战乱就不堪一击。中国必须守住经济防线,保障产业链完整,实现科技自立,避免出现像叙利亚那样民众流离失所、社会怨声载道的局面。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败退,还暴露出盟友的局限性。中俄关系堪称 “无上限伙伴”,但俄罗斯在中东的受挫表明,大国博弈形势复杂多变。
中国在台海问题上,必须依靠自身实力。俄乌冲突分散了西方部分注意力,对中国有利,但叙利亚的变故提醒我们,不能指望别人替自己扛雷。台海若有事,美国必然会拉拢盟友,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大概率会参与其中。
就拿 2025 年 9 月来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军舰打着 “自由航行” 的旗号穿越台湾海峡,中国空军迅速出动直 - 10 直升机进行监视,迫使他们撤离。这一事件表明,西方不断试探中国底线,中国必须强硬回应,绝不含糊。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败退是个深刻教训。中国必须从粮食、能源和经济这三个关键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台海起冲突,务必死守这三处。只有自身实力过硬配资炒股公司,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发布于:湖北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_十大正规配资平台_十大配资公司咨询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