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特约国内股票配资入门
专家访谈
神外前沿讯,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共病诊疗需求的日益迫切,基于“脑心同治”理念的多中心协作与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已成为行业共识。
近日,“脑心同查标准化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规范共识项目启动会”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梁久平主任出席本次启动会并参与讨论,会议期间接受了神外前沿新媒体访谈,以下是对话主要内容:
本期专家访谈
神外前沿:磁共振脑心同查开展情况?
梁久平:“MRI脑心同治同查多中心项目”非常好,该项目强调多学科合作。我们与本院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对胸痛和卒中这两项重要的临床工作,我们影像科无条件大力支持,如本院卒中中心直接在CT室进行快速溶栓,所以连续五年保持广东省DNT(卒中患者从急诊就诊到开始溶栓时间)第一(15分钟);胸痛中心对该项目也非常感兴趣。后续需要探讨脑心同查同治的适用人群,并精准筛选这部分人群。
展开剩余82%为了脑心同查更好地落地,我们还搭建了先进的技术平台,邀请了国内非常优秀的临床应用专家对磁共振序列进行调整和优化,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高质量图像,确保该项目落地惠及更多患者。
神外前沿:磁共振脑心同查,相对CT的优势?
梁久平:在脑心同查领域,CT确实因其扫描速度快、对急性出血的高度敏感性而成为急诊筛查的首选。然而,磁共振成像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原理和多参数成像能力,在脑心同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尤其在疾病深度评估、组织特性分析、功能评估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在脑部:MRI能清晰区分脑灰质、白质、脑干、小脑等细微结构。对检测小梗死灶,尤其是后循环脑干、小脑等区域的梗死检测、早期缺血及微出血检测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其次是心脏: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不仅可以准确评估心脏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还能够无创性观察心肌的组织学特征,具有重复性好且没有X线辐射等优势,MRI提供无与伦比的心肌组织特征。
因此,尽管CT在急性场景中快速高效,但磁共振凭借其无与伦比的软组织分辨率、无辐射、强大的多参数功能成像能力以及对关键病理改变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脑心同查的深度、广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且独特的优势;当然,在临床实践中,CT和MRI在脑心同查中高度互补。
神外前沿:有些技术和概念,其实是难以落地的,脑心同查的落地情况如何呢?
梁久平:您说得非常正确。有这样一个例子,今年3月份,我们一位刚退休的同事,胸闷一个月,头晕4天。当时他首先是在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虽然头颅MRI扫描没有发现急性脑梗塞,但是可见颅脑有较多陈旧梗塞;同时MRA显示头颅血管并不好,建议并为他做了冠脉CTA,发现他的冠脉非常不好,有多支血管重度狭窄,最后转到心血管内科进一步血管造影检查,并且植入了2~3个支架。
上述病例表明,实际上有一部分患者不仅存在颅脑血管等神经系统问题,还伴发有心血管问题。如果这部分患者接受心脑MRI同查,可能会获益,所以MRI同查同治不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具有临床价值的,有适用的人群,上述病例只是其中一类适用人群,还包括怀疑心源性梗塞的病人等。
我们后续需要更多关注并需要与临床医师深入讨论,明确哪部分人群适用脑心同查项目,对这部分病人进行精准检查。
神外前沿:参与磁共振脑心同查,多中心研究的目标?
梁久平:作为一个平台和辅助科室,影像科的目标是继续利用好技术进步的优势,将新技术有效应用于临床,协助临床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致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减轻社会负担。
神外前沿:磁共振脑心同查,对硬件有哪些要求?
梁久平:磁共振脑心同查技术是一项创新性的影像学技术,代表了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其通过一次扫描或一套优化的序列方案,同步或连续、快速、无创地评估大脑和心脏的结构、功能、血流灌注甚至代谢状态。这项技术为解决临床上一些跨学科、多器官关联的迫切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为了满足高质量脑心同查的需求,建议采用配备深度学习平台技术加持的3.0T场强的MRI设备,因为它能提供更快的采集速度和更高的信噪比,从而兼顾脑心同查磁共振成像中脑部成像的高分辨需求和心脏成像的信噪比需求。
同时,推荐使用多通道头颈部联合相控阵线圈和多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或心脏专用线圈)来提高成像质量和效率。高通道的相控阵线圈结合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必将进一步缩短成像时间,提升检查成功率,减少伪影,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和体验。
神外前沿:磁共振脑心同查,一次扫描还是分两次?
梁久平:脑心同查强调一次扫描。这个方案第一是多器官短时间一次成像,也是仅需注射一次对比剂。扫描的顺序需要优化的设计,比如根据不同患者呼吸是否能配合等情况,灵活调整心脏电影成像的扫描顺序,尽可能节省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
神外前沿:磁共振脑心同查下一步计划?
梁久平:磁共振脑心同查技术是近年来医学影像领域的重大突破,其核心正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创新应用。这一技术通过重构成像流程、提升扫描速度与图像质量,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体化诊疗提供了全新范式。
我们的计划,第一,需要与临床科室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正如刚才所说,例如筛选出适宜的患者群体并达成共识,这样临床才知道哪些病人需要或者不需要,这样才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我们需要设置个性化扫描方案。例如有些患者存在呼吸不能配合、肾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等情况,根据不同患者有不同的扫描方案,可实现更精准的扫描。
课件精选
本期专家简介
梁久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影像科学科带头人,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影像专委会青年学组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三届常务理事、深圳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头颈学组副组长、宝安区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编委、《磁共振成像》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等专业期刊审稿专家。
神外前沿-中国神经外科新媒体;投稿邮箱:shenwaiqianyan@qq.com(恕不接收一稿多投国内股票配资入门,投稿后作者不可审改稿,神外前沿自行修改并择期发布);任何媒体、网站等机构如需转载或引用,须获得书面授权。
发布于:北京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_十大正规配资平台_十大配资公司咨询观点